股指期權的潛在危害:認識其風險并制定明智的投資決策
本文目錄導航:
- 投資的另類思維:要敢于去接下落的刀子
- 會計操作中的風險
-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指引內容
投資的另類思維:要敢于去接下落的刀子
霍華德·馬克斯是世界知名價值投資者。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霍華德·馬克斯就針對投資人撰寫“投資備忘錄”,在2000年1月份的投資備忘錄中,他預言了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后聲名鵲起,“投資備忘錄”更是成為了華爾街的必讀文件。 今天的文章節選自霍華德·馬克斯撰寫的《投資最重要的事》。 對于這本書,沃倫·巴菲特曾評價道:“我第一時間打開并閱讀的郵件就是霍華德·馬克斯的備忘錄。 我總能從中學到東西。 他的書籍更是如此。 ” 1 優異投資者的思維要求:第二層思維 投資,就像經濟一樣,更像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準投資者們可以學習財務課程,廣泛閱讀,幸運的話可以得到投資前輩的指點,但是他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獲得維持高水平的結果所需的非凡的洞察力、直覺、價值觀念和心理意識。 想做到這點,就需要“第二層思維”。 什么是“第二層思維”?按作者論述,“第二層思維”就是與市場普遍觀點不一樣的逆向思考。 第一層思維對相同的事件有著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但是在投資“零和”世界,要向取得優異成績,必須先問問自己是否有處于領先地位的充分理由。 2 市場的有效性與局限性 在面對市場有效與無效的爭論時,作者認為沒有一個市場是完全有效或無效的,它只是一個程度問題。 對于有效性:作者認為有效性并沒有普遍到我們該放棄良好業績的程度。 但是由于市場在一定程度是有效的,因此在行動之前,應該問:錯誤的定價是否被投資者的共同努力所消除?抑或仍然存在?為什么?如果這是一門杰出的交易,為什么其他人不一哄而上? 同時應該記住:今天存在的有效性并不意味著有效性永遠存在。 所以,無效性是杰出投資的必要條件。 作者認為無效是存在的。 簡而言之,我認為有效市場理論供應信息輔助我們決策而不是控制我們決策,如果完全無視市場有效理論,我們可能會犯大錯,可能自欺欺人和忽視風險。 3 價值投資與成長型投資區別 價值投資追求的是當前低價。 通常考察收益、現金流、股利及其企業價值等財務指標,并強調在此基礎上低價買進。 價值投資者首要目標是確定公司的當前價值,并在價值足夠低時買進公司證券。 成長性投資介于枯燥乏味的價值投資和沖動刺激的動量投資之間。 其目標是識別具有光明前景的企業,側重于企業的潛力而不是企業的當前屬性。 價值投資者相信當前價值高于當前價格,而買進股票。 成長型投資相信未來價值的迅速增長足以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從而買進股票。 4 重視買入價格 成功的投資不在于“買好的”,而在于“買得好”。 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必須以價格為根本出發點。 事實屢次證明,無論多好的資產,如果買進價格過高,都會變成失敗的投資。 確定價值的關鍵是熟練的財務分析,而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及其前景的關鍵,則主要依賴于對投資者思維的洞察。 最重要的學科不是會計學或經濟學,而是心理學。 在所有可能的投資獲利途徑中,低價買入顯然是最可靠的一種。 5 對風險的認識 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 沒有人能夠確切地預知未來,所以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應對風險是投資中一個根本的要素。 1、理解風險 風險是永久性損失的概率。 損失風險主要歸因于心理過于積極,以及由此導致的價格過高。 損失風險是人們在要求預期收益以及設定投資將價格時最關心的風險。 風險意味著可能發生的事多于確定發生的事件。 理解風險的關鍵是:風險很大程度上市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即使是在事件發生之后,也難以對風險有明確的認識。 平心而論,我認為投資表現是一系列事件--地緣政治的、宏觀經濟的、公司層面的、技術的、心理的--與當前投資組合相碰撞的結果。 未來有多種可能性,但結果卻只有一個。 收益本身--尤其是短期收益--不能說明投資決策的質量。 投資風險很大程度上事先是觀察不到的--除了那些有非凡洞察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將風險承擔視為一種掙錢途徑。 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 市場必須設法證明實際情況似乎就是這樣。 否則人們就不會運行高風險投資。 但是,市場不可能永遠以這樣的方式運作,否則高風險投資的風險就是不復存在了。 一旦風險承擔不起作用,它就完全不起作用,直到這時人們才會想起風險究竟是怎么回事。 2、識別風險 風險意味著即將發生的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不利結果發生時損失概率的不確定。 高風險主要伴隨高價出現。 在高價時不知規避反而蜂擁而上是風險的主要來源。 認為風險已經消失的看法是最危險源頭之一,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 在市場的鐘擺到最高點時,認識風險很低以及投資一定能獲利的信念令人群激動不已,以致他們喪失了對損失應有的警惕、擔憂及恐懼,只對錯失機會的風險耿耿于懷。 市場不是一個供投資者操作的靜態場所,它受投資者自身行為的控制和影響。 不斷提高的自信應帶來更多的擔憂,正像不斷增加的恐懼和風險規避共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風險溢價一樣。 這種現象稱之為“風險的反常性”。 最大的投資風險存在于最不容易被覺察到的地方。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種東西存在風險的時候,他們不愿購買的意愿通常把價格降低到完全沒存在風險的地步,廣泛的否定意見可以將風險最小化,因為價格里所有的樂觀因素都被消除了。 當人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沒存在風險的時候,價格通常被瘋抬至蘊藏巨大風險的地步。 3、控制風險 杰出的投資者之所以杰出,是因為他們擁有與創造收益的能力同樣杰出的風險控制能力。 過去沒有出現不利環境不代表不需要風險控制,即使結果顯示當時可以不必運行風險控制。 重要的是意識到,即使沒有發生損失,風險也有可能存在。 因此沒有損失并不一定意味著投資組合是安全的。 風險控制在繁榮期是觀察不到的,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由盛轉衰是輕易而舉的。 在市場平穩或上漲時,我們無從得知投資組合的風險有多大。 這就是沃倫。 巴菲特所觀察到的,除非潮水退去,否則我們無從分辨游泳者誰穿著衣服,誰又在裸泳。 風險控制是規避損失的最佳方法,反之,風險規避則有可能會連同收益一起規避。 6 關注周期 你不能預測,但你可以準備。 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可以為可能性作好準備,減少它們所帶來的痛苦。 在投資中,如同生活一樣,完全有把握的事情很少。 我有信心把握住兩條法則: 法則一、多數事物都是周期性的。 法則二、當別人忘記法則一時,某些最大的虧損機會就會到來。 事物的興衰漲落是基本原理,經濟、市場和企業同樣如此:起伏不定。 世界具有周期性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的參與。 機械化的東西可以直線運行,時間不斷向前推移,得到足夠動力的機器也可以不斷前進。 但是歷史、經濟領域的進程涉及到人的,當人參與進來的時候,結果就有了可變性和周期性。 我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是情緒化并且善變的,缺乏穩定性和客觀性。 周期的極端性主要源自人類的情緒和弱點,主觀和矛盾。 7 鐘擺意識 投資市場遵循鐘擺式擺動:處于興奮和沮喪之間。 處于值得慶祝和積極發展與令人困擾的消極發展之間。 因此,處于定價過高與定價過低之間。 對待風險的態度上的擺動,是貫穿許多市場波動的主線。 風險規避是理性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鐘擺所處的位置尤為重要。 不恰當的風險規避就是市場過度泡沫或嚴重崩潰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來,貪婪和恐懼的循環是對待風險的態度改變所致。 我將投資的主要風險歸結為兩個:虧損的風險和錯失機會的風險。 牛市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少數有遠見的人開始相信一切會更好。 第二階段: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進步的確已經發生。 第三階段:人人斷言一切永遠會更好。 熊市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少數人意識到:盡管形勢大好,但不能永遠稱心如意。 第二階段: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事態的惡化。 第三階段:人人相信形式會更糟。 相信鐘擺將朝著一個方向永遠擺動--或永遠停留在終點的人,最終將損失慘重。 了解鐘擺行為的人則將受益無窮。 8 抵御消極影響 影響投資的心理因素 無效性--錯誤定價,錯誤認知以及他人犯下的過錯--為優異表現創造了機會。 利用無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 為使自己與他人區別開來,你應該站在與那些錯誤相反的一邊。 為什么產生錯誤?因為投資是一種人類行為,而人類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 許多具有分析數據所需的才智。 但是很少人能夠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影響。 換句話說,很多人會通過分析得出相似的認知結論,但是,因為各自所受心理的影響不同,他們在這些結論的基礎上所采取的行動各不相同。 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 第一種侵蝕投資者成就的情感是對金錢的渴望,尤其是當這種渴望變成貪婪的時候。 對利潤的渴望是驅動市場及整體經濟運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危險產生于渴望變成貪婪的時候。 第二個心理因素是與貪婪對應的:恐懼。 恐懼就像貪婪一樣,意味著過度。 因此恐懼更像恐慌,是一種過度憂慮,妨礙了投資者采取本應積極的行動。 第三個因素:人們容易放棄邏輯、歷史和規范的傾向。 容易讓他們接受迅速致富的可疑建議。 是什么讓投資者迷上這樣的錯覺呢?答案是:投資者往往在貪婪的驅動下,輕易地摒棄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訓。 第四個造成投資者錯誤的心理因素是從眾,而不是堅持己見的傾向。 一次又一次地,從眾的壓力和掙錢的欲望致使人們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和懷疑精神,將與生俱來的風險規避拋諸腦后,轉而去相信毫無意義的東西。 第五個心理影響是嫉妒。 無論貪婪的負面力量有多大,它還有激勵人們積極進取的一面,與之相比,與別人想比較的負面影響更勝一籌。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的天性里危害最大的一個方面。 第六個關鍵影響因素是自負。 相比之下,善于思索的投資者會默默無聞地辛苦工作,在好年份賺取穩定的收益,在壞年份承擔更低的損失。 如何抵御心理影響,提高自己的勝算: 1、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 2、當價格偏離價值時,堅持做應該做的事。 3、足夠了解以往周期--先從閱讀和與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交談開始,之后通過經驗積累--從而了解市場過度膨脹或過度萎縮最終得到的是懲罰而不是獎勵。 4、透切理解市場對極端市場投資過程的潛在影響。 5、一定要記住當事情看起來“好到不像真的”時,它們通常不是真的。 6、當市場錯誤估價的程度越深(始終如此)以致自己貌似錯誤的時候,愿意承擔這樣的結果。 7、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事相互支持。 9 逆向投資 我只能用一個詞來描述大多數投資者--趨勢跟蹤者,而杰出的投資者恰恰相反。 卓越的投資需要第二層思維--一種不同于常人的更復雜、更具洞察力的思維方式。 杰出投資者有兩個基本要素: 1、看到被人沒看到或者不重視的品質(并且沒有反映在價格上)。 2、講這種品質轉化為現實(或至少被市場接受)。 某些共同的線索貫穿于我所目睹的最佳投資中。 它們通常是逆向投資--富有挑戰性并令人不安的投資策略。 如當市場崩潰時,多數人會說:“我們是不會去接下落的刀子的,那太危險了。 ”“我們要等到塵埃落定,不確定性得到解決之后再說。 ”我敢肯定的是,當塵埃落定時,利潤豐厚的特價股已不復存在。 10 尋找便宜貨 精心構建投資組合的過程,包括賣出不那么好的投資從而流出空間買進最好的投資,不碰最差的投資。 過程需要的素材包括: 一、潛在的投資清單; 二、對它們內在價值的估計; 三、對其價格相對于內在價值的感知; 四、對沒中投資涉及到的風險及其對在建投資組合的影響的了解。 對于第一點,投資者應列出一個滿足自己最低標準的候選投資清單,然后從中挑出最劃算的。 清單列出之后,下一步就是從中選擇投資,這一步通過識別潛在收益-風險比率最高或最劃算的投資來實現。 如科特爾(《證券分析》的編輯)說的“投資是相對選擇的訓練。 ”我們的目標是尋找股價過低的資產。 便宜貨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感覺必須遠不如現實,即最好的時機通常在大多數人不愿做的事情中發掘出來的。 這些便宜貨特點: 1、鮮為人知或人們一知半解; 2、表面上基本面有問題; 3、有爭議、不合時宜或令人恐懼; 4、被認為不適宜“正牌”投資組合; 5、不被欣賞、不受歡迎和不受追捧的; 6、收益不佳的追蹤記錄; 7、最近有虧損問題,沒有資本增益的。 便宜貨的價值在于其不合理的低價位--因而具有不尋常的收益-風險比率,因此它們就是投資者的圣杯。 11 耐心等待機會 在周期逆勢(熊市)而動的投資者們有揚名立萬的黃金機遇。 但是本章我想指出的是,并不是總有偉大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敏銳的洞察和相對消極的行動將成果最大化。 耐心等待機會--等待便宜貨--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在這里我要提醒你:等待投資機會到來而不是追逐投資機會,你可做的更好。 投資的最大的優點之一是,只有真正作出失敗的投資時才會遭受損失。 不作失敗的投資就沒有損失,只有回報。 即使會有錯失制勝機會的不良后果,也是可以容忍的。 將球棒搭在肩上,站在本壘板上觀望,是巴菲特對耐心等待機會的解讀。 當且僅當風險可控的獲利機會出現時,球棒才應揮出。 買進的絕佳機會出現在資產持有者被迫賣出的時候。 在經濟危機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在危機中關鍵要做到遠離強制賣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為賣家。 為達到這一標準,投資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堅信價值,少用或不用杠桿,有長期資本和頑強的意志力。 在逆向投資態度和強大資產負載表的支撐下,耐心地等待機會,便能在災難中收獲驚人的收益。 12 認識預測的局限性 這一關于預測的討論表明,我們面臨著兩難境地:投資結果完全取決于未來發生的一切。 然而,盡管在一切“正常”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有可能推知未來將會發生什么,但是在最需要預測的緊要關頭,我們卻幾乎無法預知未來將會發生什么。 總而言之,預測的價值很小。 “預測未來是否有用”的問題,不是單純的好奇或學術探討。 它對投資者行為有或應有重大的影響。 如果行動決策的結果將來才能揭曉,那么顯然,你對未來能否預測的看法,將會決定你采取不同的行動。 如果未來是可知的,防守就是不明智的。 你應該積極行動,以成為最偉大的贏家為目標,沒有任何損失可擔心。 多元化是不必要的,杠桿是可以最大化的。 事實上,過度謹慎會造成機會成本。 如果不知道未來發生什么,自以為是的行動就是魯莽。 馬克吐溫說的很好:“人類不是被一無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 ”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可知范圍--適度行動而不冒險越界--會令你獲益匪淺。 13 正確認識自身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要去往何處,但最好明白我們身在何處。 市場周期給投資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那么面對市場周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第一種,否認周期的不可預測性,加倍的預測未來。 --現在找不到令人滿意的證明。 第二種,承認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忽略市場周期,即所謂的“買入并持有”法。 第三種我認為是正確的答案:試著弄清我們處在周期的哪個階段。 在投資領域里……周期最可靠。 我們不知道一個趨勢會持續多久,不知道它何時反轉,也不知道導致反轉的因素及反轉的程度,但是我相信,趨勢遲早會終止,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永遠存在。 市場在周期性運動,有漲有跌。 鐘擺在不斷擺動,極少停留在弧線的中點。 這是危險還是機遇?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我的答案很簡單,努力了解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市場是瘋狂還是低迷?),并以此指導我們的行動。 14 重視運氣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在不可能成不明朗的結果上下了高風險賭注的人,結果他看起來像個天才,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運氣和勇氣,而不是技能。 我們都知道,在成功的時候,運氣看起來像技能,巧合看起來像因果。 “幸運的傻瓜”看起來像專業的投資者。 什么是好決策?好的決策應該是有邏輯、有智慧、有見地的人在條件出現之時,結果出現之前做出的。 長期來看,好的決策一定會帶來投資收益。 然而在短期內,當好的決策無法帶來投資收益的時候,我們必須忍耐。 塔勒布“世界是不確定的”這一觀點與我的觀點十分相符。 我的投資信仰和投資建議均來自這一思想學派。 我們應該將時間從可知的行業、企業和證券中發現價值上,而不應將決策建立在對更加不可知的宏觀經濟和大盤表現的猜測上。 因為大多數結果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必須運行防御性投資。 為了提高成功機會,我們必須在市場極端情況下采取與群體相反的行動:在市場低迷時積極進取,在市場繁榮時小心謹慎。 15 多元化投資 有老投資者,有大膽的投資者,但沒有大膽的老投資者。 從進攻與防守層面入手是理解決策的最好方法之一,以體育運動作類比則是理解進攻與防守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主動股票市場主動得分對投資者未必有好處。 相反,投資者應該盡可能避免輸球。 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引人入勝的投資觀點。 總而言之,即使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可能打出失誤球,擊球過于主動更容易輸掉比賽。 因此,防守--重點在于避免錯誤--是每一場偉大投資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認為投資更像玩足球,進攻為主還是防守為主還是攻守平衡。 對你來說,得分和阻止你的對手得分,哪一個更重要?投資中你是爭取制勝還是避免失敗?投資中的進攻指為追求高額收益而采用積極進取策略并承擔較高風險。 防守型投資者關注的不是做對,而是避免做錯。 防守型投資有兩大要素。 第一要素是排除投資組合中的致敗因素,最好的實現方法是:廣泛盡職調查,提高入選標準,要求低價和高錯誤邊際,不要輕易下注在沒有把握的持續繁榮、樂觀預測和發展上。 第二要素是避開衰退期,特別要避免暴露在崩潰危機下。 除此之外,防守還需要投資組合多元化,限制總風險承擔并以整體安全為重。 集中化(多元化的反義詞)和杠桿是進攻的表現。 它們起效時會擴大收益,反之會增加損失。 過度使用積極進取策略,在形勢惡化時可能會危害投資生存。 相反,防守能夠提高你渡過難關的可能性,你會有足夠長的時間來享受聰明的投資帶來的最終的回報。 如果未來不出所料,成功的投資并非難事。 但你必須想到,如果未來不能如你所愿,你該如何應對?是什么保證了結果的可接受性?答案就是“錯誤邊際”(即安全邊際)。 必須在進攻和防守之間取得平衡。 你是不是一名債券投資者,不在于你持有哪些掙錢的債券,而在于你是否有能力把不掙錢的債券排除在外。 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看來,這種以排除為主的固定收益投資是一門“否定的藝術”。 同時,僅僅規避損失是不夠的,必須同時有獲利的潛力。 關鍵是進攻防守的平衡。 16 避免錯誤 在我看來,設法避免損失比爭取偉大的成功更加重要。 我認為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分析/思維性的,或心理/情感性的。 分析性錯誤主要是因為“想象無能”,即用來表示既想象不到所有的可能結果,也無法完全理解極端事件的結果的情況。 導致錯誤的心理/情感因素:貪婪和恐懼等 另一個重要的錯誤,是沒有正確認識到市場周期和市場狂熱。 如何避免錯誤、識別錯誤并采取相應的行動,是無法用規則、算法或路線圖來表示的。 我強調的是領悟力、靈活性、適應性以及從環境中發現線索的思維模式。 一種提高投資效果的方法是思索今天的錯誤會是什么,然后設法避免它。 有時投資錯誤是不作為(該做沒做),有時錯誤是作為(不該做卻做了)。 17 增值的意義 就風險與收益來看,達到市場一致表現并不難,難的是比市場表現更好:增值。 這需要卓越的投資藝術和深刻的洞察力。 我們的目標是:在市場表現良好時與市場表現一致,在市場表現不好時超越市場表現。
會計操作中的風險
現代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經營,會計風險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無時無刻都在制約著財會人員及其相關人員的行為,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化,會計風險的影響度也在與日俱增。 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化解風險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 從財務會計角度而言,企業許多風險在經歷了財務和經營的運行軌道后最終會回落到會計核算的層面,如果我們對此不作為,這些風險就隱藏在會計要素中,體現為某些會計要素計量虛高,某些會計要素計量虛低,導致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出現脫離客觀的“樂觀”或“悲觀”狀況。 一、對會計風險概念的界定一般而言,會計風險是風險在會計工作領域中的一種表現,因此,界定會計風險應當先從風險的概念談起。 (一)風險(Risk)。 據我們所知,目前理論界對風險概念尚無一種公認的權威性定義,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進行界定。 比如,韋氏大詞典對風險一詞的解釋是:“風險:(1)遭受損失、傷害、不利或毀滅的可能性;(2)導致或暗示著危害或相反機會的某人或某事;(3)a、對于根據合同進行保險的對象發生損失的可能性,遭受損失的概率;b、被判定為一個保險人的具體危險的人或事;c、由于具體原因造成的保險危害。 我國有的學者認為,“風險是指在特定客觀情況下,在特定期間內,某一事件的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變動程度,變動程度越大,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 在一些經濟學教科書中常常把風險與不確定性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不確定的程度越大風險越大。 因此風險可以用概率的方法進行測量,用期望值、標準差或標準離差率來表示其大小。 盡管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風險進行界定,但風險的兩個基本特征卻表現得非常明顯,即:不確定性與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風險與不確定性是兩個聯系十分緊密但卻是不同的范疇,我們在理解時不應混為一談。 不確定性是指人們對未來事項結果所持的懷疑態度,一般而言,它是由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所致。 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世界的復雜性使人們難以準確預測風險的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講,風險具有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風險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不確定性事項都有風險,因為風險必須和損失相聯系,只有那些可能導致損失的不確定性事項才有風險。 如果我們面臨的事項既可能導致損失又可能導致收益,而采取措施的結果只會帶來收益而不會帶來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即便選擇結果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但仍不能說存在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將風險界定為:可能帶來損失的不確定性。 (二)會計風險。 會計的本質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它可以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組成部分。 財務會計的任務有對外、對內和處理提供信息以及利用信息進行管理兩個方面,但其主要任務是前者,即收集、加工處理和向外披露與企業經營有關的貨幣性信息。 管理會計的任務同樣有上述兩個方面,但其主要任務是后者,即利用財務會計信息以及本身所生成的信息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 管理會計的風險大多體現在預測、決策之中,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經營風險,通常由企業主體承擔,其社會影響不明顯。 相對而言,財務會計風險涉及的利益主體廣泛,對社會的影響極大,所以本文探討的重點是財務會計風險,當然其中某些原理也適用于管理會計風險。 要界定會計風險首先應分析會計工作的過程。 簡言之,財務會計工作就是根據會計準則或制度的規定對有關的經營信息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以及利用其對經濟活動進行監控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取得有助于經濟決策的信息。 財務報告是財務會計的重要成果,理想的財務報告應該能夠客觀、真實地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狀況的信息。 但是,由于各種主觀、客觀因素的限制,現實的財務報告往往難以達到此要求。 也就是說,現實的財務報告與理想的財務報告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差異。 當這種差異較小,不至于給報告使用者帶來損失時,我們對這種差異可能造成的風險可以略而不問。 但是當這種差異較大,足以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時,有關方面就會追究會計人員的責任,并對其進行懲罰,甚至提起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這時會計人員就面臨著風險,它會給會計人員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 據此,我們可將會計風險定義為:會計人員在進行工作時,由于錯報、漏報會計信息,使財務報告反映失實或者依據失實的信息誤導監控行為而給其帶來損失的風險,是指公司受匯率變動影響的程度。 會計風險包括交易和換算風險,是指外匯交易和外幣報表折算中由于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損失的風險。 二、會計風險的分類為了便于從不同角度認識會計風險,我們可以對會計風險進行以下分類:(一)按會計風險對不同利益主體的影響可分為:會計人員的責任風險、企業管理者的責任風險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財產損失風險。 會計人員的責任風險是指在會計工作中由于漏報或誤報有關信息而受到懲罰或者由于實施不正確的會計監控行為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企業管理者的責任風險是指為維護自身利益,指使會計人員故意提供錯誤信息而應受到懲罰或者由于干擾會計人員的正常活動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財產損失風險是指投資者、債券人或政府稅務部門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由于會計信息的誤導,作出錯誤決策而帶來財產損失的風險。 (二)按會計風險能否控制可分為:可控制風險和不可控制風險。 可控制風險是指可以預測和控制的會計風險;不可控制風險是指無法預測和無法控制的會計風險。 會計風險是否可以控制既取決于會計風險的性質,也取決于會計工作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 (三)按照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可分為:擴張型會計風險和抑制型會計風險。 例如,企業既可能為便于籌資、應付股東壓力或美化管理者的經營業績等原因而采用擴張型的手段美化其報表,虛增利潤;也可能為少交所得稅或降低對投資者的回報等原因采用抑制手段而少報收益。 無論哪種情況,都可能使會計人員因錯報信息而承擔責任,并給其帶來損失。 (四)按產生會計風險的原因不同可分為:會計本身的固有風險和會計人員的行為風險。 下文將對此進行具體說明。 當然,還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標準對會計風險進行分類,以上分類也未見妥當,但是我們認為分類不是目的,分類是為了便于更好地認識會計風險,并按其特征進行管理。 三、會計風險的特征會計風險的特征直接導源于會計工作的特征。 一般來說,會計風險的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會計風險的客觀性。 它是由下述三個方面決定的:第一,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會計本身的局限性決定了會計反映不可能盡善盡美。 財務報表只能近似地揭示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不能非常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全貌。 第二,會計工作中存在著大量的主觀判定,在反映過程中判斷失誤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會計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是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基礎。 由于會計人員、企業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還存在利益沖突,所以,會計人員可能為謀取或保護自身利益而故意或被迫提供誤導信息。 以上三個方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們都可能導致會計信息的錯報或漏報,給會計人員帶來損失。 只要引發會計風險的因素存在,會計風險就必然存在。 因此,我們認為,會計風險可以盡量減少,但在現有的條件下不能完全避免。 (二)會計風險的不確定性。 會計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會計風險是否發生以及風險程度大小都是不確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會計信息中存在錯誤,但沒有被發現或沒有全部發現,或即便發生了但未追究會計人員的責任,那么會計人員就不會承擔損失或不會承擔全部損失。 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風險與審計風險是相對的概念。 審計人員如不能發現會計信息的錯報,此時的會計風險就有可能轉化為審計風險由審計人員承擔。 只有會計人員的錯誤被追究時,潛在的會計風險才會轉化為現實的會計風險,給會計人員帶來損失。 (三)會計風險后果的嚴重性。 會計風險源于企業的會計工作,它不僅會給會計人員帶來經濟損失或使其承擔法律責任,還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損失。 一方面,會計信息失實會降低企業形象,給企業經營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 如對于假報會計信息的企業,銀行可能限制對它的貸款,投資者可能不愿意注入資金或抽走資金,原材料供應商可能不愿意賒銷供貨,政府有關部門要對其進行查處等等。 外界所作出的上述消極反映,可能使企業的經營變得極為艱難。 另一方面,由于會計信息對社會資源的配制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所以錯誤的會計信息會使資源配制缺乏效率,誤導資金流向,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如虛報的會計信息會誘使社會資源流向表面上業績優良而實際上經營不善的企業,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如果全社會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普遍,投資者將難以辨別真偽,這時即便那些提供真實信息的企業也不會被信任,也會蒙受損失,如籌資成本提高等。 這如同經濟學理論中的次貨市場和逆向選擇(注:逆向選擇指的是市場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商品的“型式”或質量這樣一種情形,買方只能通過猜測來了解商品的“型式”或質量。 ),如果市場上的次品太多,高質量產品的所有者就難以出售他們的產品。 比如有這樣一個簡化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有100家企業,每家企業都準備籌資1000萬元用于生產。 還有100家銀行準備提供相應的貸款。 假設這100家企業中經營業績好的企業有50家,其余50家企業經營不善。 好企業愿以8%的成本籌資,壞企業愿以10%的成本籌資,這100家銀行也愿以相同的利率分別提供貸款。 如果每家企業都提供真實會計信息,這些交易會順利完成,雙方都滿意。 如果50家壞企業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使財務報告中所反映出的經營業績與好企業相同,而銀行不能判斷信息的真偽。 這時如果銀行認為客戶是好是壞的概念相同,那么它的期望貸款利率是:(8%+10%)÷2=9%。 然而,誰愿以此成本籌資呢?顯然只有壞企業。 但是,如果銀行認為客戶會計信息失實,那么它將只愿意以10%的利率提供貸款,這時只有壞企業能獲得資金。 現實社會中大量存在的不正是后一種情況嗎?上述逆向選擇的例子說明了虛假會計信息對市場的破壞作用。 它們有可能將好企業擠出市場,并且最終失去投資者對會計報表的信任。 會計信息失實的結果必然是社會資源流向壞企業,好企業難以得到資金或被迫以高成本取得資金。 在這種情況下好企業也會被迫逐漸披露虛假會計信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改革中的頑癥,它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其后果之嚴重已為人所共識。 (四)會計風險的可變性。 會計風險是由各種主觀或客觀因素決定的,當這些因素發生變化時,會計風險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會計風險的可變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隨著社會監督機制的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會計理論與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會計風險變為可控的會計風險,降低會計信息失實的程度。 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在試圖減少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以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選擇減少意味著不確定性的降低,即會計風險的降低。 社會監督機制的健全和內部控制的完善能使某些會計風險更易于發現和控制,更易于明確會計責任,從而有利于防范舞弊的發生。 第二,客觀環境的變化會導致新風險的產生。 如表外融資、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等新業務的出現會使會計工作中不可控因素增加,會計信息誤報的可能性增大,新的會計風險隨之產生。 四、會計風險的識別風險識別是對經濟主體所面臨的和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并鑒定其性質的過程。 會計風險的構成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兩種:會計本身的固有風險和會計人員的行為風險。 (一)會計本身的固有風險。 財務會計作為一種信息處理系統在加工處理信息時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有著內在的局限性。 財務會計的一系列假設或前提,是對不確定的客觀經濟環境所作的一種描述,并以其作為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理論基礎。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這些假設并不總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會計主體假設規定了會計人員的服務對象和會計報告的編制范圍,然而,對于集團公司和聯營企業而言,報表使用者需要了解集團或聯營內部有關的各個主體的財務信息,單一的報表顯然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持續經營及由此而產生的會計分期假設決定了諸會計要素在確認和計量時要使用的大量的估計和判斷;貨幣計量假設決定了會計信息要用貨幣單位來計量和表述,并假定幣值是穩定的。 然而,現實中有些經濟事項的計量卻非常困難,如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而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會計計量的難度更大,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更強。 這正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所指出的那樣,縱然財務報告周圍似乎閃爍著一層精確的光輝,然而,各種計量除少數例外情況而外,是基于慣例和規則而不是基于準確數額的近似值。 建立在會計假設基礎之上的會計準則規范了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 現有會計準則雖對會計實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工作,但遠不完善。 例如,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一項交易要作為會計要素進入會計系統必須滿足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四個標準,不能滿足這些標準的重要經濟事項只能作為附注說明在表外反映。 然而,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所創造的大量的新業務(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表外融資等)卻使傳統會計難以處理,使企業經營中所隱含的重大風險難以在財務報告中得到反映。 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對傳統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反思,希望能重新構建會計理論體系,使之與現代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除此之外,現行的會計準則中,對同一經濟事項往往規定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這也會導致會計信息不確定性的增加。 盡管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盡力消除這些可選擇性,但要完全消除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總的來說,財務會計的反映職能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調整自己,否則它將失去生命力。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樣的事實:反映不等于攝影,加工后的財務會計信息與現實總會有差異。 反映總是滯后的,在新經濟業務出現之前,我們很難發現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改良方向,也就是說,現行理論與會計實踐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 這些差異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導致會計反映失實。 我們把由于會計學科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會計反映失實稱為會計的固有風險,它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 會計固有風險雖不應由會計人員負責,但錯誤的會計信息仍然能給其帶來損失。 (二)會計人員的行為風險。 會計行為首先是指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行為,具體說就是記錄、計算和報告或測定和傳遞的行為;其次,它還包括對客觀經濟活動進行監控的行為。 會計行為的過程和結果受會計人員自身業務素質、各種利益關系、法律及職業道德規范、價值觀念及個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會計行為主體對同一經濟業務進行處理的結果可能存在差異,當這種差異達到足以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失誤并給會計人員帶來損失時,就存在會計行為風險。 所以,會計行為風險可定義為:由于會計人員的過失、疏忽、僥幸或惡意等不當行為導致會計信息誤報、錯報乃至錯控,從而使會計人員承擔相應損失的風險。 從總體上看,會計行為風險由兩方面組成:1、技術風險。 它是指會計人員在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或由于對會計準則、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導致的風險,它主要受會計人員業務水平高低的影響。 例如,會計人員識別發票等原始憑證的能力差,會導致將錯誤的信息輸入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科目的使用不當,會導致將會計信息做錯誤的分類;收益和費用的確認時間選擇不當,會導致錯誤配比,產生錯誤的盈利信息;會計控制不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風險的共同特征是:會計人員主觀上沒有意識到,但客觀上發生了。 2、道德風險。 與財務會計信息的加工和使用相關的利害關系集團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會計工作人員、企業管理者和以投資者為代表的外部利益集團(包括投資者、債券人、稅務部門等)。 從委托——代理的關系看,企業管理者受投資者委托管理企業,并負有報告其經營業績的義務,會計人員受企業管理者委托加工處理會計信息并負有一定管理之責。 三者之間存在共同利益,如都希望企業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是三者之間也存在相互沖突的各自利益。 從行為科學的角度看,委托人與代理人的行為目標不盡一致;委托者希望受托者盡職盡責,使其財富最大化,代理人則希望在獲得高收入的同時,盡量增加閑暇和享受。 為促使代理人的行為盡可能與委托人的利益一致,委托人經常采用激勵和約束并用的方法,并由此形成各種各樣的契約。 但是,雙方都明白委托人不可能知道有關代理人行為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說簽約雙方在信息掌握上存在差異,即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由于代理人有信息優勢,他可能在委托人察覺不到的情況下犧牲委托人的利益為自己謀利,這就是道德風險。 經濟學中的道德風險主要涉及到無法在契約中明確規定的代理人的行為選擇,由于代理人的私人信息具有隱蔽性,委托人無法觀測其全部行為。 所以,代理人的行為選擇將影響委托人的利益。 由此,我們認為,會計的道德風險是指會計人員為謀取自身利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并給委托人帶來損失的風險。 與技術風險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會計人員主觀上認識到了,但仍任其發生。 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企業投資者與管理者之間的道德風險是普遍存在的。 為保護以投資者為代表的企業外部集團的利益,約束企業管理者的行為,國家或社會團體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和制度。 由于會計信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關于會計的法規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我國的《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及各種行業會計制度。 但由于財務會計本身的缺陷和會計準則所特有可選擇性與模糊性會導致會計方法的選擇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它給會計人員為謀求自身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提供了機會。 財務會計的道德風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為謀求自身利益而損害投資者及企業管理者的利益;二是會計人員為謀求自身利益而主動的或被動的與企業管理者合作,故意歪曲會計信息,使企業管理者欺騙投資者等外部利益集團。 以上將會計風險劃分為固有風險、技術風險和道德風險三個要素,在實際操作中,還應將每個要素進行細分,進行估測和評價,以便于具體控制。 五、會計風險的管理研究風險是為了控制風險,使之縮小到最低限度,甚至徹底排除,這種控制、縮小乃至排除的活動即為風險管理。 會計風險管理是由會計風險管理的目標、內容、方法、過程等要素組成的。 其中,目標是指人們進行會計風險管理之所求,即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從而達到使其發生處于最小限度,同時付出的代價也最低;內容則包括前述三個方面,即會計固有風險、會計技術風險和會計人員的道德風險。 我們認為,研究會計風險的管理應把著重點放在研究會計風險管理的方法和過程上。 其中,會計風險管理方法應以風險控制方法的研究為主,會計管理過程則以風險預防過程的研究為主。 關于會計風險的管理過程,我們認為主要涉及到對會計風險的確認與預測,對風險損失度測評,對風險的預防以及對風險的扼制等方面。 由于篇輻所限,這里不再贅述。 會計風險的控制方法是指使風險的發生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各種技術,其中包括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分散風險、降低風險乃至淡化風險等方法。 這些方面的應用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同時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由于構成財務會計風險的因素是復雜的,本文只能就會計風險的構成內容分別探討其降低風險的途徑。 (一)降低會計固有風險的途徑。 會計固有風險源于會計自身的缺陷,理論研究的深化會有助于降低該風險。 從會計實踐出發,對現有會計理論進行不斷的改進,努力探求減少會計處理方法的不確定性,提高其可靠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的形象,這是需要廣大會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進行不斷努力的。 需要指出的是,理論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要加強應用性理論的研究,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使研究成果真正落實到減少會計處理中的偏差上。 (二)降低會計行為風險的措施。 降低會計行為風險的根本措施在于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促使其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建立和加強持證上崗制度使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得以保證,以降低會計技術風險。 對于會計道德風險而言,現實情況更為嚴重和復雜,它涉及各種契約的規范問題,需要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據有關調查顯示,當前的會計風險主要源于道德風險。 解決道德風險問題的根本在于激勵約束機制的設計。 在制度設計中,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平等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和動機,不能假設存在把別人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超人,這是制度設計的出發點。 因此,會計人員和企業管理者都要受到利益上的制約,否則他們必將損害委托人的利益。 有效的制度應該能促使受托人的行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控制會計道德風險的關鍵在于規范企業管理者的行為。 一方面,應設計一個務實的指標體系用以考核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應加強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對故意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的企業予以嚴厲制裁。 此外,還應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對注冊會計師的舞弊行為要嚴懲不貸。 盡快改革現有注冊會計師管理體制,使會計師事務所擺脫各種干預,真正實現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 大量的事實證明,很多舞弊行為屢禁不止是由于打擊不力而并非沒有發現。 所以,加強執法力度已成為當務之急。 我們還可以從企業外部入手,通過企業產權制度的安排(如賦予管理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權等措施)激勵企業管理者,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方向發展。 經濟學中對此問題的研究很多,本文不作過多評述。 對會計人員的監督主要由企業管理者執行,可以通過職能分工,互相制約來實現,這主要是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問題。 會計人員有時受企業管理者的干預,被迫作假賬,否則其自身利益將受到威脅。 當前的環境下,會計人員與企業領導之間的地位相差懸殊,受其制約,缺乏獨立的地位,被迫作假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增強會計人員的談判力,我們認為,應在我國建立會計行業自律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首先,設立權威的行業協會,并由其進行會計資格審查,頒發證書,未取得資格者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其次,對于提供虛假信息的會計人員進行嚴懲,吊銷資格,以后不得從事此職業。 第三,對受不公正待遇的會計人員給予支持。 (作者系濟南日報報業集團)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指引內容
第一條 為指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以下簡稱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投資回報,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中央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貫徹執行本指引。 中央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負責督導本指引的實施;國有控股企業由國資委和國資委提名的董事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按照法定程序負責督導本指引的實施。 第三條 本指引所稱企業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 企業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也可以能否為企業帶來盈利等機會為標志,將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一種可能性)和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四條 本指引所稱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第五條 本指引所稱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一)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二)進行風險評估;(三)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四)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五)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 第六條 本指引所稱內部控制系統,指圍繞風險管理策略目標,針對企業戰略、規劃、產品研發、投融資、市場運營、財務、內部審計、法律事務、人力資源、采購、加工制造、銷售、物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通過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執行的規章制度、程序和措施。 第七條 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要努力實現以下風險管理總體目標:(一)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內;(二)確保內外部,尤其是企業與股東之間實現真實、可靠的信息溝通,包括編制和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三)確保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四)確保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和為實現經營目標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五)確保企業建立針對各項重大風險發生后的危機處理計劃,保護企業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 第八條 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應注重防范和控制風險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和危害,也應把機會風險視為企業的特殊資源,通過對其管理,為企業創造價值,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第九條 企業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的原則,以對重大風險、重大事件(指重大風險發生后的事實)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內部控制為重點,積極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具備條件的企業應全面推進,盡快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其他企業應制定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可先選擇發展戰略、投資收購、財務報告、內部審計、衍生產品交易、法律事務、安全生產、應收賬款管理等一項或多項業務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建立單項或多項內部控制子系統。 通過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第十條 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應與其他管理工作緊密結合,把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融入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中。 具備條件的企業可建立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即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為第三道防線。 第十一條 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企業應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該企業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 應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職責分工落實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 第十二條 在戰略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戰略風險失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一)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二)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有關內容;(三)市場對該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四)與企業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未來尋求戰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五)該企業主要客戶、供應商及競爭對手的有關情況;(六)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該企業實力與差距;(七)本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投融資計劃、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戰略,以及編制這些戰略、規劃、計劃、目標的有關依據;(八)該企業對外投融資流程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第十三條 在財務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并至少收集該企業的以下重要信息(其中有行業平均指標或先進指標的,也應盡可能收集):(一)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二)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三)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四)制造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五)盈利能力;(六)成本核算、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七)與該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如退休金、遞延稅項等)等信息。 第十四條 在市場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市場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一)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供需變化;(二)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三)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四)稅收政策和利率、匯率、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五)潛在競爭者、競爭者及其主要產品、替代品情況。 第十五條 在運營風險方面,企業應至少收集與該企業、本行業相關的以下信息:(一)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二)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略,包括產品或服務定價與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三)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四)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流程和環節;(五)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六)因企業內、外部人員的道德風險致使企業遭受損失或業務控制系統失靈;(七)給企業造成損失的自然災害以及除上述有關情形之外的其他純粹風險;(八)對現有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操作運行情況的監管、運行評價及持續改進能力;(九)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 第十六條 在法律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法律法規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與該企業相關的以下信息:(一)國內外與該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二)影響企業的新法律法規和政策;(三)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四)該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貿易合同;(五)該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情況;(六)企業和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情況。 第十七條 企業對收集的初始信息應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以便進行風險評估。 第十八條 企業應對收集的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和企業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 第十九條 風險評估應由企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實施,也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第二十條 風險辨識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 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 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第二十一條 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 定性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 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 第二十二條 進行風險定量評估時,應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并通過測試等方法,確保評估系統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定量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假設前提和參數進行復核和修改,并將定量評估系統的估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對比,據此對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 第二十三條 風險分析應包括風險之間的關系分析,以便發現各風險之間的自然對沖、風險事件發生的正負相關性等組合效應,從風險策略上對風險進行統一集中管理。 第二十四條 企業在評估多項風險時,應根據對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對目標的影響程度的評估,繪制風險坐標圖,對各項風險進行比較,初步確定對各項風險的管理優先順序和策略。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 第二十六條 本指引所稱風險管理策略,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準,選擇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總體策略,并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第二十七條 一般情況下,對戰略、財務、運營和法律風險,可采取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換、風險控制等方法。 對能夠通過保險、期貨、對沖等金融手段進行理財的風險,可以采用風險轉移、風險對沖、風險補償等方法。 第二十八條 企業應根據不同業務特點統一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即企業愿意承擔哪些風險,明確風險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過的最高限度,并據此確定風險的預警線及相應采取的對策。 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糾正忽視風險,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講條件、范圍,認為風險越大、收益越高的觀念和做法;同時,也要防止單純為規避風險而放棄發展機遇。 第二十九條 企業應根據風險與收益相平衡的原則以及各風險在風險坐標圖上的位置,進一步確定風險管理的優選順序,明確風險管理成本的資金預算和控制風險的組織體系、人力資源、應對措施等總體安排。 第三十條 企業應定期總結和分析已制定的風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結合實際不斷修訂和完善。 其中,應重點檢查依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和風險控制預警線實施的結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標準。 第三十一條 企業應根據風險管理策略,針對各類風險或每一項重大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方案一般應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所需的組織領導,所涉及的管理及業務流程,所需的條件、手段等資源,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工具(如:關鍵風險指標管理、損失事件管理等)。 第三十二條 企業制定風險管理解決的外包方案,應注重成本與收益的平衡、外包工作的質量、自身商業秘密的保護以及防止自身對風險解決外包產生依賴性風險等,并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三條 企業制定風險解決的內控方案,應滿足合規的要求,堅持經營戰略與風險策略一致、風險控制與運營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則,針對重大風險所涉及的各管理及業務流程,制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對其他風險所涉及的業務流程,要把關鍵環節作為控制點,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條 企業制定內控措施,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一)建立內控崗位授權制度。 對內控所涉及的各崗位明確規定授權的對象、條件、范圍和額度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超越授權做出風險性決定;(二)建立內控報告制度。 明確規定報告人與接受報告人,報告的時間、內容、頻率、傳遞路線、負責處理報告的部門和人員等;(三)建立內控批準制度。 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項,明確規定批準的程序、條件、范圍和額度、必備文件以及有權批準的部門和人員及其相應責任;(四)建立內控責任制度。 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崗位、人員應負的責任和獎懲制度;(五)建立內控審計檢查制度。 結合內控的有關要求、方法、標準與流程,明確規定審計檢查的對象、內容、方式和負責審計檢查的部門等;(六)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 具備條件的企業應把各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與績效薪酬掛鉤;(七)建立重大風險預警制度。 對重大風險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預案,并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控制措施;(八)建立健全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大力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形成由企業決策層主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企業法律顧問提供業務保障、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責任體系。 完善企業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備案管理制度;(九)建立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明確規定不相容職責的分離。 主要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和稽核檢查等職責。 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崗位可設置一崗雙人、雙職、雙責,相互制約;明確該崗位的上級部門或人員對其應采取的監督措施和應負的監督責任;將該崗位作為內部審計的重點等。 第三十五條 企業應當按照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的職責分工,認真組織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以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為重點,對風險管理初始信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關鍵控制活動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采用壓力測試、返回測試、穿行測試以及風險控制自我評估等方法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檢驗,根據變化情況和存在的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第三十七條 企業應建立貫穿于整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連接各上下級、各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渠道,確保信息溝通的及時、準確、完整,為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奠定基礎。 第三十八條 企業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應定期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自查和檢驗,及時發現缺陷并改進,其檢查、檢驗報告應及時報送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 第三十九條 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定期對各部門和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檢驗,要根據本指引第三十條要求對風險管理策略進行評估,對跨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調整或改進建議,出具評價和建議報告,及時報送企業總經理或其委托分管風險管理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 第四十條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至少每年一次對包括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在內的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能否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進行監督評價,監督評價報告應直接報送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審計委員會。 此項工作也可結合年度審計、任期審計或專項審計工作一并開展。 第四十一條 企業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出具風險管理評估和建議專項報告。 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實施情況、存在缺陷和改進建議:(一)風險管理基本流程與風險管理策略;(二)企業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的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三)風險管理組織體系與信息系統;(四)全面風險管理總體目標。 第四十二條 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主要包括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和法律事務部門以及其他有關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責。 第四十三條 企業應建立健全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大)會(對于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獨資企業,即指國資委,下同)、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依法履行職責,形成高效運轉、有效制衡的監督約束機制。 第四十四條 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控股公司應建立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獨立董事人數應超過董事會全部成員的半數,以保證董事會能夠在重大決策、重大風險管理等方面作出獨立于經理層的判斷和選擇。 第四十五條 董事會就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對股東(大)會負責。 董事會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主要履行以下職責:(一)審議并向股東(大)會提交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年度工作報告;(二)確定企業風險管理總體目標、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批準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三)了解和掌握企業面臨的各項重大風險及其風險管理現狀,做出有效控制風險的決策;(四)批準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五)批準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六)批準內部審計部門提交的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報告;(七)批準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八)批準風險管理措施,糾正和處理任何組織或個人超越風險管理制度做出的風險性決定的行為;(九)督導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十)全面風險管理其他重大事項。 第四十六條 具備條件的企業,董事會可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 該委員會的召集人應由不兼任總經理的董事長擔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召集人應由外部董事或獨立董事擔任。 該委員會成員中需有熟悉企業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的董事,以及具備風險管理監管知識或經驗、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董事。 第四十七條 風險管理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主要履行以下職責:(一)提交全面風險管理年度報告;(二)審議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三)審議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以及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四)審議內部審計部門提交的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綜合報告;(五)審議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六)辦理董事會授權的有關全面風險管理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八條 企業總經理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會負責。 總經理或總經理委托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主持全面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擬訂企業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方案。 第四十九條 企業應設立專職部門或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全面風險管理的職責。 該部門對總經理或其委托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主要履行以下職責:(一)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報告;(二)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三)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報告;(四)研究提出風險管理策略和跨職能部門的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并負責該方案的組織實施和對該風險的日常監控;(五)負責對全面風險管理有效性評估,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的改進方案;(六)負責組織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七)負責組織協調全面風險管理日常工作;(八)負責指導、監督有關職能部門、各業務單位以及全資、控股子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九)辦理風險管理其他有關工作。 第五十條 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員會負責。 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應符合《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8號)的有關規定。 內部審計部門在風險管理方面,主要負責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監督評價體系,制定監督評價相關制度,開展監督與評價,出具監督評價審計報告。 第五十一條 企業其他職能部門及各業務單位在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中,應接受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主要履行以下職責:(一)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二)研究提出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三)研究提出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報告;(四)做好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五)做好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有關工作;(六)建立健全本職能部門或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子系統;(七)辦理風險管理其他有關工作。 第五十二條 企業應通過法定程序,指導和監督其全資、控股子企業建立與企業相適應或符合全資、控股子企業自身特點、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第五十三條 企業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 第五十四條 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向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輸入的業務數據和風險量化值的一致性、準確性、及時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對輸入信息系統的數據,未經批準,不得更改。 第五十五條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能夠進行對各種風險的計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測試;能夠實時反映風險矩陣和排序頻譜、重大風險和重要業務流程的監控狀態;能夠對超過風險預警上限的重大風險實施信息報警;能夠滿足風險管理內部信息報告制度和企業對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 第五十六條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實現信息在各職能部門、業務單位之間的集成與共享,既能滿足單項業務風險管理的要求,也能滿足企業整體和跨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綜合要求。 第五十七條 企業應確保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安全,并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完善或更新。 第五十八條 已建立或基本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企業,應補充、調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尚未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應將風險管理與企業各項管理業務流程、管理軟件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同步運行。 第五十九條 企業應注重建立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員工風險管理素質的提升,保障企業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 第六十條 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應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 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第六十一條 企業應在內部各個層面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 董事會應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總經理負責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日常工作。 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培育風險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 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點的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應成為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骨干。 第六十二條 企業應大力加強員工法律素質教育,制定員工道德誠信準則,形成人人講道德誠信、合法合規經營的風險管理文化。 對于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等違法及違反道德誠信準則的行為,企業應嚴肅查處。 第六十三條 企業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應通過多種形式,努力傳播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牢固樹立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在、嚴格防控純粹風險、審慎處置機會風險、崗位風險管理責任重大等意識和理念。 第六十四條 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應與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風險意識,防止盲目擴張、片面追求業績、忽視風險等行為的發生。 第六十五條 企業應建立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風險控制點的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崗前風險管理培訓制度。 采取多種途經和形式,加強對風險管理理念、知識、流程、管控核心內容的培訓,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 第六十六條 中央企業中未設立董事會的國有獨資企業,由經理辦公會議代行本指引中有關董事會的職責,總經理對本指引的貫徹執行負責。 第六十七條 本指引在中央企業投資、財務報告、衍生產品交易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配套文件另行下發。 第六十八條 本指引的《附錄》對本指引所涉及的有關技術方法和專業術語進行了說明。 第六十九條 本指引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七十條 本指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