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利好有限 豆油
從市場供需格局分析,當前豆油期貨呈現明顯的多空交織特征。供應端數據顯示,二季度南美大豆到港量將顯著改善,4-6月預估到港總量達3150萬噸,較一季度明顯回升。特別是4月下旬起進口大豆集中到港,疊加前期采購的5月船期大豆完成率已達83%,將有效緩解國內壓榨原料緊張局面。但需注意6-8月采購量階梯式遞減反映遠期供應存在隱憂,這種近強遠弱的供應格局為市場帶來結構性矛盾。
需求側影響因素呈現多維分化特征。生物燃料領域受原油價格波動影響顯著,WTI原油自4月初的85美元/桶高位回落至78美元,導致生物柴油生產利潤空間壓縮至盈虧平衡線附近。MPOB報告顯示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環比增長16.75%,折射出植物油整體需求疲軟。傳統食用消費方面,3月國內豆油表觀消費量同比下滑12.3%,終端提貨速度放緩印證消費淡季特征。這種需求端的多維度收縮,與供應端階段性的寬松形成共振,構成壓制價格的核心邏輯。

貿易政策變量對市場預期產生非線性擾動。中美互征關稅措施雖邊際效應遞減,但結構性影響持續發酵。巴西大豆FOB報價較美西大豆溢價擴大至45美元/噸,進口成本傳導壓力顯現。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維持2024/25年度美豆產量43.2億蒲式耳預估,但將壓榨量調高1000萬蒲至24.76億蒲,反映生物柴油需求的政策支撐仍在。這種長期成本支撐與短期供需寬松的矛盾,導致豆油期貨維持2550-2750元/噸的箱體震蕩。
庫存周期變化揭示市場運行節奏。3月末商業庫存156.73萬噸,同比下降19.3%,但周環比已出現9.39萬噸回升。隨著4月壓榨量預期回升至180萬噸/周,預計月末庫存將重回160萬噸水平。這種庫存重建節奏與到港高峰期疊加,形成短期利空壓力。但需警惕三季度采購量銳減可能引發的供應斷層風險,特別是美豆新作生長季天氣炒作窗口臨近,或為遠月合約注入升水預期。
技術形態顯示當前市場處于方向選擇關鍵節點。豆油主力合約在2600元/噸關口獲得支撐后,形成對稱三角形整理形態。MACD指標出現底背離信號,但成交量持續萎縮反映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建議關注2650元/噸中軸突破方向,若有效站穩可上看2750元壓力位,下破則可能測試2550元前低支撐。操作上宜采取區間策略,重點跟蹤南美物流效率、美豆種植進度及原油市場波動三大變量。